您目前的位置: 最新消息
編譯楊芙宜/特譯
從二戰以來,亞洲各國數十年來組織產業發展的經濟模式,現在已遭打破,自動化正威脅阻擋區域內貧窮國家從勞力密集的紡織業起步,循著鋼鐵、汽車和電腦、網路產業至金融服務業的階梯爬升之路;取而代之,配備大量工業機器人的廠房如春筍般冒出,剝奪數以百萬計民眾離農脫貧的工作機會。國際勞工組織(ILO)估計並警告,逾8成東南亞成衣廠工人兩年後恐面臨失業高風險,以及伴隨潛在社會動盪的可能。
中國江蘇民營紡織業者金昇實業集團在離新疆庫爾勒30分鐘車程的灌木荒漠地帶,興建耗資160億人民幣的最新廠區,占地約1500萬平方英尺(約42萬1500坪),相當於台北101大樓總樓地板面積的3.7倍,生產線每班卻只需要幾百名工人。金昇集團董事長潘雪平在公開演講時不諱言指出,紡織業過去是勞力密集產業,現正在轉折點上,「這個行業可以達到無人工廠」境地。
彭博商業週刊指出,金昇集團是在紡織業「自動化操作」的先鋒趨勢例子之一,卻可能對亞洲其他最貧窮國家造成災難性後果。服飾、鞋子之類的低成本製造業是經濟階梯的第一級,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南韓、台灣、中國等亞洲國家都曾循階梯爬升而掙脫貧窮。數十年來,這個過程跟著類似發展模式:當較早發展的經濟體轉移到如電子業等較成熟產業時,較貧窮國家就接手先前國家在紡織業的位置、提供傳統低技術工廠需要的廉價勞動力。
這也是歐美大型超市如沃爾瑪(Walmarts)、特易購(Tesco)得以從世界各地製造商取得低廉商品,而貧窮國家得以首次提供大量的製造業工作機會,給予人民在辛勤農業勞動以外的另類就業選擇。
彭博商週指出,今日孟加拉、柬埔寨和緬甸都在攀爬經濟階梯的早期階段(紡織業),但運用工業機器人的自動化操作,威脅阻擋這些經濟體的上升路徑。例如,中國企業未把勞力密集的產業轉移到亞洲其他人力資源豐沛但成本較低的國家,反而在國內新建大幅配備工業機器人的工廠。協助中國政府擬訂勞動政策的人口學家蔡昉指出:「新興國家的機會之窗正被關上,他們將不會有中國過去的際遇。」
國際勞工組織估計,最快兩年,就會出現低技術勞工被機器人大量取代的情形;該組織研究員Chang Jaehee指出,東南亞成衣工廠超過80%勞工面臨自動化而喪失工作的高度風險。她回憶向該區域某國政府報告此研究結果時,該國官員回應,果真如此,則後果很可能會發生社會動亂。
一直到最近,即使機器人接收很多在汽車、噴射機引擎等大型產品製造上的工作,把自動化應用在織巾或洋裝縫製方面的前景看起來仍遠。縫製衣服是很精細的作業,一件看似簡單具有胸前口袋的女裝可能需要78個分開步驟,可匹配人類手指靈巧度的機器仍稀少昂貴,且科技創業家為低毛利產業來設計自動化系統的誘因不大,鑑於該產業仍有大量管道可取得廉價勞力,沒有充裕現金可花在複雜器械上。
不過,一群喬治亞理工學院工程機器人學教授於2007年新創的SoftWear Automation(柔穿自動化)公司,目標就在克服機器拿起彈性布料和精確定位於哪裡針縫和切斷的困難。SoftWear執行長拉將(Palaniswamy Rajan)表示,公司花了7年研發原型機器人,在美國國防部旗下機構的資金贊助下撐過來,迄2015年首次在美銷售發明品「縫製機器人」(Sewbot),去年營收飆升10倍,預估今年將以同樣速度維持營收成長。
彭博商週指出,縫製機器人目前可處理10步驟以下的產品,包括毛巾、床單、枕頭套在內,不過SoftWear正在升級機器,以便能生產T恤、最終更複雜產品如牛仔褲、連身洋裝;拉將說,該公司終極目標在「完全自動化,從一捲原料到完成品」,已有中國、南韓、日本等亞洲多國客戶表達興趣。
隨著自動化發展加速,一旦勞動成本不再是考量的主因,紡織相關製造業就沒有理由無法重新調配生產地,改到具有大量顧客的北美和歐洲市場生產,還可因此消除長途運輸的成本和避免貨運延誤。運動用品大廠Adidas(愛迪達)已把一些鞋子生產搬回德國安斯巴赫市(Ansbach)高度自動化的「極速工廠」(Speedfactory),預計今年就可開始大規模運作,美國另家類似工廠也將啟動。
報導指出,自動化的輸家可能是指望依靠大規模製造部門的就業,來創造繁榮的貧窮國家。
本公司為 ROCKWELL 授權系統整合商銷售全系列產品。
如 AB PLC、變頻器、伺服控制、軟體等。